余承东被回旋镖打中?2023年车圈十大名梗哪个给你的印象最深?

发布时间: 2024-11-06 01:56:19 |   作者: 新闻中心

  2017年比亚迪年销1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就能当全球冠军,那个年代,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没这么多“梗”的。

  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圈子的十大“名梗”,看看你到底知道几个?

  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,特斯拉就开始持续降价,当时就出现了“特斯拉降价将爆杀国产车”“特斯拉不给国产车留活路”之类的议论。

  原因很简单,虽然特斯拉疯狂降价,但市场占有率不足10%;虽然特斯拉在华销量从50万辆增加到了60万辆,但同期中国新能源销量从688万辆增加到了850万辆左右。

  他当时的说法是,起亚一季度挣了21亿美元,贴得起中国市场,本土企业没这个实力,我们有钱有技术,等你你烧死了,我再进来收拾你们。

  比亚迪、吉利、长安、奇瑞,都是年销150万辆以上的狠角色,它们的钱会“烧完”?

  2023年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、800V高压平台先后普及,有哪一项是合资厂商主导?

  2023年年底,起亚的新能源销量是这样的:11月份起亚EV5大卖105辆,EV6狂销6辆,这样的水平,在新能源的大势之下前景堪忧。

  如果以长城与比亚迪之间的口水战为素材的话,一个好的导演可完全拍出一部又臭又长的肥皂剧。

  两家原本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,但2023年反目成仇;如果是普通的竞争,或许还不至于如此,但比亚迪挟仰望和方程豹大举杀入越野车市场,长城似乎有些坐不住了。

  6月份的坦克500参数图片) Hi4-T发布会上,坦克品牌CEO刘艳钊呼吁:敬畏越野。

  这里我们不去讨论两家在技术上的优劣,因为大多数的消费者既不了解易四方,也不了解Hi-4,它们只看车。

  从实际销量上看即可:仰望U8百万级豪车,12月份销量为1593辆;方程豹豹5,销量从首月的600多辆,飙升到5086辆,消费者只会敬畏自己的钱包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这几天网上开始流传比亚迪皮卡的谍照,看来下一步“敬畏皮卡”的梗又要出现了。

  遥遥领先,最先说的不是汽车而是手机;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词汇,不是只有余承东才会说。

  但现在只要是与华为有关的产品,评论里、弹幕里就有铺天盖地的“遥遥领先”。

  首先,华为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确有一马当先的优势,2023年真正让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火起来的,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华为的鸿蒙座舱4.0以及ADS 2.0高阶智驾系统。

  其次,华为树大招风,属于热搜榜上的钉子户,当年余承东一句“稳了”都能引起全网讨论。

  问界12月份飙到了2.4万辆,如果仅有“遥遥领先”的口号是不太可能让这么多消费者掏钱的。

  一句话点评:自信与飘,只有一线月份理想汽车月销量首次突破3万辆,于是李想将友商的销量称为“仨瓜俩枣”。

  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是好事儿,但友商是不是真的“仨瓜俩枣”,还很难说。

  关于“民间小视频”,何小鹏的意思是,用户自己上传的智驾实测视频并没有参考价值,只有厂商才更懂什么是智能驾驶。

  何小鹏与余承东为了“谁的AEB更好”争得面红耳赤,好在最后的结果也是以握手言和告终。

  11月份,一辆问界M5智驾版倒车时直接骑上了一辆比亚迪海豚,成为2023年车圈“名画”之一。

  按理说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事故,但谁叫余承东此前说“倒车更安全,想撞都难”呢?

  一句话点评:比亚迪是憋大招还是线月份,国内新能源市场上“无人驾驶”就已经被炒作得很热,但王传福认为:这是扯淡。

  事实上,比亚迪2023年大红大紫,年销300万辆,好像还真没有哪款车是以智能驾驶著称。

  而且市场上也不断有传言,声称比亚迪将会在2024年拿出真正的智能驾驶。那么,比亚迪是在智能驾驶领域憋大招,还是王传福真的踏错了节拍呢?从日前比亚迪公布的代客泊车视频来看,前者的可能性显然要大多了!

  不过,燃油车也是一种早已存在的技术,丰田章男为啥不把燃油车全部停产呢?至于电网负荷的问题,只能猜测是国家太小限制了他的想象力。列个数字吧,2022年中国发电量8.8万亿度,一个国家占了全球30%,日本同期发电量是一万亿度。

  2023年年底,“再不努力就只能开A”的段子突然在网上火了,它想说的是,现在的国产新能源比豪华的A都贵。

  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庞大的产业,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,不但有产品和技术,还有嘴炮、调侃、嘲讽与各种段子,它们都是生态的一部分,各种网络名梗,能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,有一些时候还是一种舆论监督,想想看,如果一个市场只有车,那该多单调?最后也留一个问题:除了上述的10个梗之外,你觉得还有别的印象非常深刻的梗吗?咱们评论区见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