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科技春晚”重磅登场 基金直播分享投资锦囊


时间: 2025-01-20 07:01:03 |   作者: 产品中心

  2025年1月7日至1月10日,被称为“科技春晚”的全球科学技术盛宴——2025 CES全球消费电子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,作为全球顶级规模、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风向标大会,这不仅是全球科技界人士的聚焦点,也成为深耕科技领域投资人的关注重心。

  据悉,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4500多家参展商,共同展示人工智能(AI)、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、机器人、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的最新成果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多家公募全程追踪并进行了场外直播解析,如华夏基金推出陪你逛展直播活动,汇添富基金线下观察团采用了基金经理数字人分身进行直播解读;还有多位对科技领域有较深研究的基金经理,例如,夺得2024年主动权益基金冠军的基金经理雷志勇第一时间进行跟踪解读。

  那么,这届大会对投入资产的人有何启示?基金经理分别对AI芯片、人形机器人、AI/AR眼镜等领域的投资机会做了详细解读。

  在今年的CES上,AI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。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演讲中说:“当下,我们从感知式AI、生成式AI,正在进入物理AI的时代,即能够运行、推理、计划和行动的AI。”

  开幕式上,芯片巨头们纷纷发布新品,围绕AI芯片展开了一场“热战”,其中,英伟达主要展示了AI超级计算机与巨型芯片,该芯片性能据称会超越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;英特尔发布了多款AI PC移动处理器,全面发力AI PC芯片;AMD推出了全新的锐龙系列AI芯片。

  对于这场科技盛会上展现出的AI技术迅猛发展和主体地位,博时基金基金经理肖瑞瑾表示,从本次CES消费电子展能够正常的看到,人工智能大模型正走向端侧AI、物理AI(具身智能),庞大的推理需求将明显提升算力需求,全球主要云厂商均在大规模建设智算数据中心,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也跟随宣布较大资本支出计划。

  汇添富基金线下观察团采用了基金经理数字人分身进行直播表示,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,极大地推动了对芯片的需求,芯片作为硬科技与软科技领域的关键底层硬件,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支撑,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地位。

  对于AI算力的未来前景,摩根士丹利基金基金经理雷志勇表示,2025—2026年市场的算力需求依然强劲,虽然景气度或有结构性调整,但仍可能维持向上趋势。一种原因是由于云巨头之间的“军备竞赛”,随着AI资本支出的提升,可能增速会面临上限,但绝对额不会下降;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龙头公司都在拥抱AI,持续探索以提升竞争力,这一些行业巨头发力会填补云厂商巨头的增速缺口。

  长信基金基金经理沈佳表示,算力可以分成海外和国内两个方向来看。海外方向,在A股能够理解为海外映射,比如光模块、服务器、PCB等。目前来看,海外方向景气度处于相对高位,进一步的增速尚待更多增量,但高景气阶段或会维持一段时间。而国内的算力建设起步虽稍晚,但也打开了投资空间,政府对于算力基建的政策支持也构成自上而下的支撑,未来国内专利方向都具备较多的投资空间,整体产业链也较长,从上游到终端都能挖掘到更多投资机会。海外巨头在算力投资上竞争非常激烈,同样也会带动国内的投资和建设。后续技术演进的潜力可期,例如GPU迭代更新、光模块新技术等,国内算力的持续性值得关注。

  本届CES开幕会上,黄仁勋表示:“通用机器人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,这将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产业。”在展会上,众多厂商携机器人新品亮相,成为一大焦点。

  据摩根士丹利基金统计,本届CES上展出的机器人,从类别上来看,大致可分为三类:一是智能清洁类机器人产品,该品类相对较为成熟,以扫地机器人为首的智能家居产品在近些年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;二是情感陪伴类机器人产品,本次大会上仿生机器宠物metaCat AI等产品首次公开亮相,这些“宠物”采用超仿真设计,搭载AI大模型,能够理解人类语意和情感判别,提供“类生命体”的智能交互体验;三是人形机器人整机及灵巧手产品,相比上述两类,人形机器人更依赖AI技术作为底层的核心驱动力。

  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,华夏基金表示,行业正迎来技术、政策、产业三重共振。技术方面,随着AI技术的突破,作为人工智能最佳载体的机器人产业将加速发展;政策方面,工信部及各地方政府多次发布机器人相关支持性政策;产业方面,特斯拉、英伟达等海内外大厂相继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,持续推新。

  “从产业链来看,机器人产业链最重要的包含上游核心零部件、中游本体及系统集成和下游工业及服务应用。”华夏基金基金经理华龙介绍,其中核心零部件重要性十分突出,一方面高性能的零部件是实现机器人感知与运动的基础;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较高。

  展望未来,华富基金基金经理沈成表示,我们或站在机器人技术变革的奇点上。人形机器人市场目前属于高需求低供给,在市场需求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双重驱动下,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,高智能化水平机器人供给有望创造自己的需求,或能在较为标准的TOB(企业对企业)场景中率先应用。

  此外,本次大会有多款AI/AR眼镜新品亮相。据统计,CES现场展示的AI/AR眼镜数量近50款。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多位投资人士看好智能穿戴领域的快速地发展,认为AI/AR眼镜已取得较大进步。

  “这次大会上,AI/AR眼镜让人眼前一亮。”华夏基金直播中,研究员施知序表示,两三年前的智能眼镜还不太符合市场预期,而这一轮大模型发布之后生产的新智慧眼镜,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,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还是关于各种场景的适配,相对过去有了很大提升,会持续关注这一方向的进展。

  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,早在2012年,谷歌便推出了AI眼镜Google Glass。但长期以来,智能眼镜在续航、性能、价格、外观等方面都会存在问题,很难催生出现象级消费品牌。直到去年Ray-Ban Meta眼镜问世,在全球销量高达200万副,为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。目前AI/AR眼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语音识别、图像识别、实时翻译、导航辅助、健康监测等智能操作。长期资金市场方面,国内包含智能眼镜在内的AI可穿戴设备指数,在近半年来表现出了较强的弹性,尤其是在2024年9月24日开始的这一波上涨行情中,涨幅显著领先上证指数及创业板指。

  雷志勇表示,智能眼镜是比较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方向,因为它天生就是和大语言模型、语音通信等结合较好的应用场景,不需要手机操作。从近期的产业趋势看,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巨头都在密集发布新产品,不排除2025年会有爆款出现。

  德邦基金基金经理陆阳认为,AI眼镜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领域,会有部分产业布局明确的公司有望真正受益,并且往往其主业也伴随消费电子复苏有比较明确的业绩拐点。不过,由于产业较新,还没到产业相关个股广泛受益的阶段。投入资金的人在积极关注板块机会的时候,还需谨慎辨别公司纯收入能力,当然对业绩比较扎实且边际改善明确的公司,能适当乐观。

  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,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。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,股价偏高。更多

  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。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,证券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,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。

上一篇:多家跨国护肤品公司我国商场成绩下滑

下一篇:99元秒杀!抢兰蔻唇釉小样2支带妆素颜都美观美到心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