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5-02-23 01:53:16 | 作者: 清洁类
但这依然会让许多不明真相的朋友看完心里七上八下的,开始怀疑外资是不是真的不看好我们了?深忧中国经济是否还能有未来?
讲真,鼓吹如此言论的,要么别有用心,要么对世界格局、中国经济现状缺乏了解。
2月10日,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郑重地发表了《外资有没有大规模撤离中国》的文章,以此回应最近甚嚣尘上的“外资正在大规模地从中国撤出去”的舆论。
2023年,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.13万亿元,较上年下降8%;2024年,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7.1%。
尤其是这几年在世界动乱不断、发达国家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盛行等背景下,全球跨境投资数据亦出现了回落。
据财新网,全球跨境投资数据在2021年上升到较高规模以后出现持续回落;2023年,扣除跨国企业投资中转地因素后,全球跨境投资下降了18%。
覆巢之下无完卵,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会降低本身就属正常现象。
就好比经济萧条下,某家公司开始大规模裁员。是你不够努力吗?不,不是!请相信这是大环境惹的祸,拒绝内耗。
据中国银行研究院统计,从2022年起,FDI规模确实出现连续两年下降,但拉长周期看,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仍然处在近10年高位,稳居世界前列。
同时,外资来华展业也明显地增加。2024年1-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805家,同比增长19.2%。
跨国公司是不是看好中国经济,不需要言语,它们已经用实际行动投下了“信任票”。
2023年,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37.4%,比2022年提高1.3个百分点;制造业领域引资占比达到27.9%,提升1.6个百分点。
2024年1-4月,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57.3亿元,占全国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2.7个百分点。其中,医疗仪器设施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引资同比大幅度增长126.1%。
就在2月10日,在高层主持召开的重要会议上,审议通过了《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》。
会议肯定了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、稳定出口、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备极其重大作用;
提到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,深化相关领域开放试点,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,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,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。
要持续打造“投资中国”品牌,加大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支持力度,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,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......
2023年8月,发布《国务院关于逐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》,提到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(加大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、拓宽吸引外资渠道)。
2024年3月,发布《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》,提到要扩大市场准入,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;加大政策力度,提升对外商投资吸引力等等。
一些网友所认为的“中国没那么需要外资了”,以及一些外媒借此鼓吹“中国不欢迎外资”的说法,实在显得毫无逻辑、居心叵测!
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看好中国经济。相反,很多外资企业的撤离,是在中国市场之间的竞争不下去了!
2024年8月,IBM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,通知其在华仅剩的研发部门千名员工被裁员的消息。
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,IBM、微软、甲骨文等欧美软硬件厂商,陆续暂停为俄罗斯客户提供服务,让中国企业再次意识到核心代码自主可控的重要性,加快制定国产替代步伐。
据IBM年报,2023年IBM中国业务收入同比降16%,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市场营收同比增长6.5%。
据麦肯锡最近发布的市场展望报告,2025年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将更加艰难,当前外资车企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约为40%,2025年可能进一步降至30%。
以福特汽车为例,2024年之前在中国业务连续数年亏损,它们已经深刻意识到,与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并不明智。
早几年,女生们的彩、护产品以雅诗兰黛、兰蔻、欧莱雅等国外中高端品牌为主,2018-2022年,这3大品牌轮番占据天猫美妆大促榜单TOP1。
想那几年,男生们给女朋友、老婆送礼,不是这几个牌子都拿不出手;女生们呢,不是这几个牌子还真看不上。
但随着国货的崛起,珀莱雅、薇诺娜、华熙生物等国货品牌大放光芒,女生们对“洋货”祛魅,转而更青睐于国货产品,把珀莱雅送上了榜一。
如今,男生们再给女友送一套薇诺娜或者可复美面膜等国货产品,可一点也不掉价,反而还会被赞“有眼光”。
据欧莱雅最新发布的年报和四季报,集团全年录得销售额434.8亿欧元,同比增长5.1%。
但分区域看,亚洲市场销售低迷,中国大陆的美妆市场呈负增长,销售额出现了低个位数下降。
雅诗兰黛更惨,2024年四季度销售额40.04亿美元,同比下滑6%,归母净利润亏损5.9亿美元。主要也是受到中国大陆、香港等消费者情绪低迷的影响。
就在财报发布同时,雅诗兰黛宣布裁员计划,预计减少5800至7000个岗位。
所以,一些外资企业的撤离,并不代表中国经济不行了,并不代表它们认为中国没有搞头了,而是因为中国本土企业实力越来越强,它们不得不选择退出!
说通俗点,一个人离开你,并不一定是因为你配不上他,而是他不够好,从而识趣离开了。
那些高唱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言论,纯粹地以数据论数据,困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论世界格局。
请放宽心,外资没有大规模撤离中国,中国经济依然充满了许多活力,中国未来依然可期!